苗族 · 五色饭
海南苗族五色饭是海南岛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主要流行于五指山、琼中、保亭等苗族聚居地区。这一特色美食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据《崖州志》记载:“又有一种曰苗黎,凡数百家……盖前朝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乐定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弩手。后营汛废,子孙散居山谷,仍以苗名?!焙D厦缱宕用鞔鹂荚诤D系憾ň樱⒀苌鲎约憾捞氐囊澄幕?,五色饭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
关于五色饭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相传当时有邓、盘、李、赵、蒋五姓苗族先辈一同渡海来到海南岛,为了寻求生计,决定各奔东西,离别之际,他们约定好,无论定居何方,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制作代表姓氏的五色饭,以示纪念。另一传说则与苗族先祖神农公相关。远古时期,神农公历经千辛万苦,尝尽百草野果,终于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寻得几十粒野生谷物带回村庄,后人为纪念其功德,每逢插秧和丰收谷物时,都要煮一顿五色饭祭祀他。五色饭还寓意五谷丰登、生活多彩,是承载着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愿景的吉祥饭。每逢“三月三”等节庆或祭祀场合,海南苗族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饭用来敬奉祖先和招待亲朋好友。
随着时代发展,色彩鲜艳,清香可口的五色饭作为海南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美食代表之一,成为对外展示海南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五色饭的制作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创新,2023年被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遗产项目名录。
五色饭的制作工艺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一饭五色、软糯清香的五色饭其制作精髓在于五种天然染料的制备和蒸制技艺的把握。
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什空苗村村民
正在制作染色汁液
“五色”代表的是白、黑、黄、红、蓝五种颜色。在制作过程中,因糯米原色为白色,因此只需染出黑、黄、红、蓝四色糯米即可。黑、黄、红、蓝四色分别取自枫叶、黄姜、红蓝草、碟豆花等植物汁液。每种染料的提取都需严格把控时间和温度,以确保成色纯正。
染好色的山兰米
蒸制过程遵循古法工艺:将染色后的五种糯米置于铺有芭蕉叶的木甑中,采用文火慢蒸的方式,约一个小时后,五种色彩交相辉映的米饭便制作完成。成品要求色彩鲜艳分明、米粒晶莹饱满、口感软糯适中。食用时可捏成饭团或压模成型,既可蘸红糖、蜂蜜作甜食,也可搭配鱼茶、酸笋等苗族特色菜肴食用。
在五色饭基础上改良创新的五色粽
如今,五色饭不仅是苗族人民款待贵宾的佳肴,更成为游客了解海南民族文化的重要旅游体验项目。在五指山、琼中、保亭等地的苗寨,游客可以参与采草、染米、蒸制的全过程,亲身感受这项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当甑盖掀开的刹那,雾气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一口下去,软糯与弹韧在齿间交织出独特的味觉韵律,植物的清香在舌尖散开。这不仅是一场感官盛宴,更是海南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承载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追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
图源:南海网
编辑:林子铃
一审:陈晖
二审:王晶晶
终审:陈文萍